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筑 为何少用空调——读《设计的修养》

 当今世界,我们满眼所见都是设计。出行的飞机、高铁、汽车,居住的自宅、酒店、办公室,使用的手机、电脑、书籍、茶杯,穿的衬衣、西装、裙子等等,都凝聚着设计的智慧。可以这么说,一切器物都需要设计、依赖设计,好的设计不仅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强大的生产力。但是,由于学识和眼界的差异,国人对于设计本质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甚至对设计心存误解。道理很简单,一个人的设计修养,是由价值观、见识、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共同完成的。

  作为一本访谈录,《设计的修养》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建筑、家居、景观、产品、书籍、服装、首饰、花艺等。访谈人殷智贤曾是时尚设计刊物的主编,书中的12位受访人吕敬人、张永和、王澍、韩家英、滕菲、俞孔坚、万宏、梁子、吕永中、杨明洁、刘斐、上官喆均为当今国内设计名家。他们从日常生活的各种消费和使用物品的现象入手,着重探讨什么是好的设计,如何读懂设计,如何以消费设计提升生活品质,中国人该如何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等问题。

  有审美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设计就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那些古老的建筑、精美的器物、纷繁的图案纹样等等,都是“设计”出来的。设计,本身就是文明的一部分。历史上,我国并没有“设计”一词,长期以“图案”或“工艺美术”作为代称。设计脱胎于美术,但与工业、商业、科技有着血脉之亲。设计是应用艺术范畴的活动,也是工程技术范畴的活动。设计和绘画是孪生兄弟,绘画是完全自由的表达,而设计是“带着镣铐舞蹈”,设计的大胆创新创造,与设计对象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直接关联。现代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和我们紧密联系的主要有建筑园林设计、环境规划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书籍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任何设计,主要包涵审美性和功能性两个方面。

  说得更具体些,设计的本质,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将什么视为问题、用何种方式解决、解决得怎样,都是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只有好设计的标准达成符合公共利益的共识,才有可能摒除劣质的设计,从而为真正的好设计留出足够大的存在空间。”有人误以为,美好生活只属于富人,但现实中我们见到不少富人过着低品质的生活。真正能去享受好的时光,需要设计的基本修养。设计固然与金钱有关,但金钱的多寡却与设计水平高低没有对应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设计师和商家(雇主)是合作关系,可同时两者之间经常大有分歧,比如园林设计师拿出的景观设计规划方案,时常被雇主改来改去,乃至设计师最后的方案和最初的蓝图大相径庭。商家考虑的设计,通常把利益和成本放在首位,至于设计的美感、品位等等可以再“商量”。对此,有的设计师感觉非常无奈,大呼设计师是“悲哀”的存在。足见,设计的修养,不仅是对从事设计工作者群体的要求,还要求提升全民的设计素养与美学品位。在今日中国,这是一项亟待开启也需要各方人士积极推动的事业。在完成了物质上的积累后,实现由审美、创意、观念等维度生成的价值,正是当下我国产业升级和生活品质升级的巨大空间。

  在设计界,不知从何时开始强调东西方设计的人为区分。有人一味强调传统之美,尊崇传统固然不错,然而在今天的全球化格局下,不仅要弘扬我们的传统,还要学会借鉴外来的设计之美。曾担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的张永和的观点就非常鲜明:今天,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是在加大,而在趋向融合,在许多场合根本就不用区分谁是东方的,谁是西方的。对设计者和使用者而言,分辨什么是东方的、什么是西方的,没有太大意义。总体上讲,设计需要大的格局、需要大的视野。

  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设计也得遵循特定的传统和习俗,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例如,中国人吃饭喜欢用最简单的筷子,如果在餐具设计时,硬是无端改造筷子,就难免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结果。再如景观设计师,在水域充足的地方,若将日本“枯水园林”的造园理念强行引入,那这样的设计就违背了天时,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

  如果说好的设计有灵魂,那么优秀的建筑肯定是有生命的。我国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设计的建筑总是别具一格。他的建筑设计,考虑的要素非常多: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生活习俗、建筑材料、建筑功能、风格特色等等。他任教中国美术学院,在主持该校象山校区的建设方案设计时,为了契合江南区域的地理特征、地方传统房屋的历史风格、教学建筑使用功能,下了很大功夫。他在设计中大量使用自然光,突出尽量少使用空调而想方设法去适应自然气温的设计理念,很多建筑的墙体,采用厚墙厚屋顶的设计,且走廊没有大窗户,意在让整个建筑发挥保温隔热的功能。看实际效果,整个校园的建筑群古朴幽静,游廊温婉雅致,与美术院校的艺术气质相得益彰。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少用空调,曾经让学生们很不解。王澍的解释是:人对自然气温的适应能力很强,长时间处于空调中对身体没有益处。不难看出,王澍做建筑设计,充分将审美性和功能性融合,他的设计理念与“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不谋而合。难怪他对当前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巨量冒出的整齐划一的高楼表示担忧。在他看来,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不能追风,而要多多顾及地缘要素,花心思将传统的记忆巧妙地融合到建筑之中。当前,技术、材料都在飞跃发展,作为设计师,既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也要扎根传统,这样的设计创新才会更有底气;同时,也要充分兼顾设计的审美性和功能性,走向任何一个极端的设计都不可能是好的设计。

  遗憾的是,环视四周,类似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那样的整体设计在今天仍是凤毛麟角。改变千城一面的现状,在高速运转的城市化进程中尽力保留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追寻符合当今时代生活与审美理念的设计,说易行难,征程漫漫。

相关产品

评论